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文艺界社科界的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要求大家“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处处闪烁着辩证思维的耀眼光芒。笔者以为,其思想的高度和思辨的魅力可以从“四个统一”的角度来领略。
一、执政与参政的统一。自从英国托利党与辉格党产生以来,世界政治进入了政党政治的新阶段,标志了政治走向成熟。政党代表着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协调好政党之间的关系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世界政党史来看,政党关系的协调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代以来,中国虽然没有出现西方一些国家党派林立的现象,但也产生了包括共产党在内的许多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休戚相关、患难与共,为新中国成立后党派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于政党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她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而民主党派是“星”。中国政治体系中的多党制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和两党制,参政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在野党,同执政党之间是目标一致的合作关系,具有共同的根、共同的魂、共同的梦。参政党是执政党的朋友和同事,执政党从来不排斥和打压参政党,而是携手合作,共谋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共产党要“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更多平台,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事实上,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治理体系中,参政党参政的空间很大、舞台很大、潜力很大,具有广泛的权力,不必也不会陷入无谓的党派之争。中国政党之间的合作关系极具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不仅杜绝了一党专政的专制独裁,而且避免了党派争吵、相互拆台的内耗悲剧,因而具有合理性和生命力。执政和参政辩证统一于多党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之中;统一于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深厚友谊之中;统一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工作机制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统一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二、求同与存异的统一。习近平强调,处理多党关系,最重要的是求同存异。求同是落脚点,存异是方法论,两者高度统一,集中体现了习近平人民政协理论的精髓。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避免社会撕裂的弊端,必须以理性的态度寻找不同党派之间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以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宪法和法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和底线,决不可各行其是、各唱其调。习近平指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定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根本方向”,共产党要与民主党派最大限度地寻找共识、扩大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共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当然,各民主党派都代表着特定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他们与共产党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能随意抹杀,共产党要有博大的胸襟尊重和包容差异。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对党外人士,要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讲平等、讲诚恳,不随意伤害对方自尊心,不以势压人”。求同与存异、一致和包容并行不悖,辩证地统一在人民政协工作之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辩证思维的风采与风范。
三、协商与集中的统一。政治协商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重要方式,在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支持、积极主动地参与、卓有成效地推进政治协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要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决策程序,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对明确规定需要协商的事项必须经协商后提交决策实施”。为了做实政治协商,中央正在探索和完善政党协商的形式和机制,人民政协也要积极探索政治协商的形式,不断丰富政治协商的内容,规范政治协商的程序,增强政治协商的密度,提高政治协商的成效,通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远程协商,推进政治协商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协商的本质是民主,是广泛地汇聚民智、听取民意。当然,协商与民主同集中相辅相成,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失之偏颇。政治协商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如果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会一盘散沙,党就会成为“私人俱乐部”,如此,政治协商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主和协商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协商相统一是人民政协的突出特色。
四、领导与监督的统一。在中国政治体系中,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构成了执政和参政的关系。共产党执政和领导的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因此,处理党派关系,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与教训也警示我们,公共权力的运行,需要有约束机制特别是外部监督,否则容易异化和变质,独裁与专制往往走向公共权力的对立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既是处理中国特色党派关系的优良传统,也是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机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发扬光大,并有许多原创性和突破性的发展。他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虚心接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要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进行民主监督,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鼓励党外人士讲真话、进诤言”,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重点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聚焦中心工作,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开辟了新领域,赋予了新职责,明确要求民主党派对口八个省份就精准扶贫进行监督。针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民主监督要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与延伸,民主党派也要提升监督能力、提高监督水平,“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真正实现领导与监督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