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东艳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霞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霞姐,项目报告写好了,您审批一下”,同学们口中的这位“霞姐”,总是带着教研资料和一个水杯,穿梭于主教学楼和研究生组会现场,每一节课都元气满满、精彩纷呈,她就是我校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专业教师张会霞。
在教育工作岗位工作了二十余年的她,不仅关爱学生,更有自己独特的教书育人的方法,得知自己被同学们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时,她高兴地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喜爱是十分开心的事,这也是对我努力工作的一种肯定。”
张会霞老师的教学好,在学生之中是有口皆碑的,她多次获得省微课竞赛二等奖、三等奖、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有不少同学感叹“晦涩难懂的专业课,张老师却可以娓娓道来、讲的引人入胜,真是不容易。”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专业课程需要坚实的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及力学的基础,同学们时有抱怨“太难”“太复杂”,张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听懂与掌握,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她会将同学们带入具体情境中,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例如在讲到“理论力学”中“运动学”内容的分析求解时,会联系到水力电厂发电的热力学过程和核力发电的原理及过程,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如此这般,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吸收,并且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具体能运用到什么地方。
张老师不仅注重讲好专业理论课,而且注重在传授知识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登高始望远,你们要志存高远,但不能好高骛远,还需要踏踏实实付出努力,天道酬勤,只要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就可以变得更好。”这是张会霞老师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大学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流体力学》等力学课程都是非常难理解的,但是张老师就神奇的能够把复杂的力学难题归纳的有条有理,梳理知识主线,整节课的内容串联度很高,最主要的是讲的通俗易懂,让我们能跟得上节奏。所以上她的课就感觉过的很快。”船舶161李师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张会霞老师不仅注重同学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培养同学们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张老师在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申报专利等方面均成果优良,令学生学有榜样、做有示范,而且她还指导多名本科生做大创项目,项目初期,她手把手地引导学生查阅文献、使用仪器,在逐渐深入推进之后,就会针对性地合理安排任务,并且让本科生参与她带领的研究生组会,让他们尽可能地多接触科研。“张老师总是时刻关注我们的课题进度与所遇到的困难,尽己所能地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科研经验引导帮助我们,指导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船舶191丁大龙说。
张会霞老师在带领同学们做大创项目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科研的兴趣,目前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已经发表了“基于多弧离子镀的靶材成分对膜层的影响”“超声固接带状Cu/Al箔材性能试验研究”等8篇论文,“一种用于超声波焊接机的吸震装置”“一种应用于超声波焊接机的冷却装置” 等2件发明专利。“一种水电站滤水器”“一种蒸汽余热回收装置”等4件实用新型专利。如今在南京师范大学读研的原船舶161班袁进说:“我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金属箔材,通过超声波固接,再观察连接位置结构又发生了变化,两种完全不同的金属就这样连接在了一起。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所涉猎了解,切身感受到超声固接变化的过程非常神奇,让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我研究生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张会霞老师除了关注同学们的成绩还关心同学们的心理状态,鼓励大家积极阳光面对困难。她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关心、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思想个体,有差异、有优劣。信奉每个学生都有它的闪光点,尊重爱护学生,播撒阳光,就能换来春色满园。”曾经有一个船舶2015级的学生延长学制2次,在校时间达六年,并跟同学表露过厌世的念头,与父母交流不超过三句话就会闹僵。张老师就经常联系他谈话,疏导他的心理、引导他的学习,并主动承担他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上个学期,他的父母来学校看望他,但又不敢跟孩子联系,张老师得知后,把他父母叫请到了办公室,沟通后,父母恳请张老师给孩子打电话把他叫过来见一面,“如果他打开门看到父母后,一时不解冲动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张老师预想了很多学生开门之后的可能情况,当他一开门,张老师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拉住他,请他进来坐下,当着他和他父母的面,慢慢沟通疏导,直至化解他与父母之间的心结。后来,这个学生不仅毕业设计期间会主动带着电脑找张老师审阅他的论文和图纸,而且还积极参加了班级集体毕业照的拍摄,甚至逐渐地在与人交流时会露出微笑……
“能够被学生评为‘最喜爱的老师’。我觉得特别幸福!”张老师坦言:“走入三尺讲坛犹如航海,教海扬帆若能以仁爱为舟,以勤勉为桨,这一路上你必能收获良多、惊喜不断,教学的生涯也会因此变得充实而快乐。我愿凭这一腔从灵魂深处燃烧着的热情去培育,我愿用这一潺从骨血间隙淌流着的耐心去灌溉。而我惟愿,古稀之年,西窗共剪,话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