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程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新闻中心、大学生通讯社
38年前,他从“热干面之乡”来到这座山峦连绵的滨海之城。38年间,他不忘初心,在他热爱的专业领域里潜心钻研,风雨兼程。他,就是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文西芹教授。
潜心治学,全力投身学科建设
“我是1983年来到连云港化工高专工作的,到现在做教师已经快40年了。”回想起自己的从教生涯,文西芹这样深情地总结道。在担任一线专业课教师的同时,他还先后担任了教研室主任、化工系主任、机电系主任、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等职务。为此,文西芹打趣般的形容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历是“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作为机械工程学院的负责人,协助机械工程学科负责人先后完成了学院硕士点的国家评估验收、重点学科的验收和滚动建设、和兄弟学院一起获批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点。机械工程学院,作为建校以来就开设的老牌学科院系,在与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连续四年超额完成我校科研任务,科研成果连年位居全校前三。作为专业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先后分别完成了省级品牌专业一期建设工程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他的带领下,机械工程学院2017年启动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经过近3年的努力,目前已顺利进入线上线下考察环节,“这个月专家组就要进校开展实地考察了,现在全院上下都在加班加点忙碌着,一刻也不敢懈怠。”已经不再承担学院主要行政职务的他,仍然为学院能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积极准备着。
知行并举,致力培育“双创”人才
“我是从05年开始在工训中心做主任的,一直到2015年才回到学院里,那时学校的工训中心其实是很落后的,是隶属于机械工程学院的金工实习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仍然很有感触。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现在的工训中心已发展成为拥有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设备资产总值超过2000万元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为全校学生的工程实践提供实践训练平台,为校内各个院系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服务。
回到学院后,文西芹依然秉承“好学力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院政策制定层面,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生和教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建立了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了符合现代先进制造企业要求的数字化教学和实训环境;同时开设创新工作室,为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提供专门场地。“临近比赛期间,有时我会直接把办公室让出来,给孩子们自己进行模拟训练。”文西芹笑着说道。在他的积极带领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殊荣,学院组建的学生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学科竞赛一等奖。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刚柔相济,“冷面”背后的关心与温情
作为一名专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与实际操作相挂钩的知识点。于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充分掌握要点,他在全院大力提倡“示讲示演”的授课模式,并且率先带头实行。这样的讲课方式越来越赢得学生们的欢迎,大家对于这位“铁面无情”的老教授也是既敬畏,又喜爱。谈到文老师,“冷面”和“严格”是机械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对他评价最多的一句话。
“文老师在专业教学上要求非常严格,但是课后的他也像一位长辈一样,经常关心大家。”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线上教学,每节课结束后,他都会说一句“祝大家安好”,很暖心,让我印象很深。”接受采访的陆同学说到。拨开严肃冷酷的外表,这位“严师”也有着一颗宽厚仁爱的内心。“父母双亡”,“从小由奶奶抚养长大”,时任院长的文西芹了解到学院里这样一位学生的家庭境遇,便自掏腰包给她补贴生活费。每月如此,无一例外,一直资助到其顺利毕业。“这孩子现在已经在上海工作了。”谈起受助学生如今的发展,文西芹欣慰地说道。
当问及他获得我校第三届教学名师的称号时,文西芹坦言感到光荣的同时,内心也倍感更多的压力,“在我看来,教学名师不仅意味着术业上有所专攻,更是一份道德层面的褒奖。其实我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我将视这份教学名师的荣誉为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不忘初心,努力站好这最后一班岗。”